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图为学院“精准扶贫” 培训班开学典礼(图 王光福) |
图为学院“精准扶贫” 培训班现场(图 王光福) |
把学校办到基层,把技术留在地方,是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改革发展中开展的“送教下乡”与“送教下厂”培训活动,也是该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六种发展理念”,践行“三严三实”,对少数民族地区、对基层农民工进行大规模培训的有益探索。2015年11月至12月期间,机电学院在“送教下乡”与“送教下厂”培训中植入“精准扶贫”,取得了丰硕成效。
“精准扶贫” 企校共打“就业牌”
乐善好施、扶贫帮困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互帮助、患难扶持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墙内开花墙外香,机电学院一直就有支援民族地区和落后地区教育的传统,早在2000年初机电学院就和甘肃镇原职中达成了长期扶助的不成文协议,这一干就是10多年。用该院党委书记、院长许志军的话说,对口支援与扶助工作,是机电学院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学院将在服务中获得成绩,在探索中取得经验,并一如既往的将该项工作进行下去。
近期,根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机电学院切实落实“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的重要部署。从今年11月份开始,学院就选派了姜洪训、罗军、郭炳鳌等三位骨干教师分别到盐边温泉乡、格萨拉乡、国胜乡培训,培训人数高达109人次。三位老师在教学中真实、抓实、有效,做到以学定教,手把手指导。从细节上关注到受教者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指导农民工进行实战运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12月份,学院又选派技能大师罗军和段丕斌、陈晓峰两位老师一起分赴盐边红果、红泥、共和等3个彝族乡,几位老师克服路程远、条件艰苦的困难,自带教学实训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培训任务,此次培训186人次,培训效果受到了培训学员及当地乡政府的一致好评。其中罗军大师负责的共和彝族乡,学员们反响很高,罗大师在精彩的示范讲解中,手把手地指导彝族乡农民工进行实践。罗大师的课通俗易懂、生动明了,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准确地传授了所需的知识,培训口碑直线上升。前期培训人数从原计划的20余人增至到实际培训的110人。
精准培训带来精准就业,11月2日至8日,为彝族乡培训的23名农民工,在获得学院培训的“汽车维修基本知识”后,考核后当场进入了重庆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就业。11月26日至29日,学院为格萨拉乡、温泉乡、国胜乡培训的113名“初级电工”,有30名学员获得了重庆毅翔科技有限公司的“就业通知书”,12月11日至21日,为红果乡、共和乡等2个彝族乡100多名农民工培训初级电工,也有大批学员被企业订购。学员们纷纷表示:机电学院“精准扶贫”是真正为地方老百姓办实事和办好事,是学校、农村和企业多赢的大事,希望多举办类似的培训活动,至此,学院对口支援“扶贫培训”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四川民族地区教育亟待扶助,对口支援就是扶助民族地区教育的一条途径,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教育的实践表明,对口支援不仅有助于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睦。全社会都应关注民族地区教育,下一步,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办公室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机电学院还将开展对稻城县的“精准扶贫”活动,将对口支援活动与“精准扶贫”工作继续下去。